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是在党中央、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,创建于1950年4月11日。经过50多年的励精图治,艰苦创业,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和预防、保健、急救为一体的陕北区域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,承担着延安和周边地区500多万人口的医疗保健工作。医院占地面积6.25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22.53万平方米,全院固定资产13亿元,正式编制床位1200张,实际开放床位1800张,规划床位2600张。随着业务的发展,专业的细化,全院在职职工2876名,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3%,其中正高职称139名,副高职称277名,博士研究生11名,硕士研究生156名,有市级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;医院共设51个临床科室、19个医技科室、5个研究所、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等;拥有256层螺旋CT、64层螺旋CT、16排CT、ECT、3.0核磁共振、1.5T核磁共振、6兆直线加速器、劳力7型、9型、VVE型彩色B超、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、3100大型数字减影机、数字化胃肠机、“会飞”的DR等大中型医疗设备1000余台(件)。2010年门诊68万人次,出院患者3.8万人次,年手术1.18万例。
在延安大学的正确领导下,在延安市委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按照党的卫生事业方针政策,确立了“团结、务实、拼搏、创新、发展”的附院精神和“人才立院、科教兴院、质量建院、三甲强院、勤俭办院、依法治院”的办院宗旨。坚持科学发展观,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,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,坚持走自我加压、自我超越、自我发展之路,使医院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。特别是1999年新的院领导班子组建以来,团结和带领全院职工奋发图强、努力拼搏,使医院整体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目前正以良好的发展势头、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向陕西省核心医院迈进。
近年来医院加快了基础建设、设备更新、人才引进,扩大了医院的规模,为广大专业人员提供了发展平台。
坚持以人为本,实行引培并举。制定了人才培养的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,重视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,有意识地将青年骨干推向医教研前沿,重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、高学历、实用型、短缺型人才;高薪聘请了普外科、骨外科及影像诊断中心的学科带头人。1992年我院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,开展政治共建、管理共建、业务共建,取得了丰硕成果;2005年先后又与解放军总医院、海军总医院及武警总医院建立了帮建关系。
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,扩大设备投入,先后购置了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、美国GE公司数字减影机及核磁共振机、双排螺旋CT机、高档ECT,劳力7型、9型和VV5型彩色B超,美国贝克曼公司CX-9及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,德国产血透机6台、CR、DR系列,肿瘤治疗设备模拟定位机、直线加速器,日本奥林巴斯260型电子胃、肠镜、支气管镜和德国西门子胶囊胃镜等大、中型设备900余台(件)。
为了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和稳定人才,先后修建了高职楼、科技楼、雅荷小区等住宅楼13栋,共626套,建面积达71990平方米;投入大量资金,改善病人就医环境,新增医疗用房69904平方米(新建了4130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)。
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设备的更新促进了业务的发展,近几年,医院先后开展了高难度的心内直视手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、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和支架植入术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,颅内动脉瘤栓塞及支架植入术;肾移植术、角膜移植术、全髋(膝)关节置换术、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;门奇断流+脾肾静脉分流术及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、寰枢椎脱位后路经椎弓根钉-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等,有些新业务的开展填补了陕北乃至全省的空白,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。2004年国家科技部863计划把我院列为首批机器人手术试点医院,先后在骨科、神经外科开展了通过国际互联网机器人遥操作手术,特别是第五代机器人全国首例手术在我院获得成功,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。
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先后被中共陕西省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文明单位”;被陕西省政府授予“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”;“全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”;被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爱卫会授予“明明白白消费、百姓放心医院”;被陕西省授予“卫生先进单位”;被中共延安市委授予“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。产科被授予“全国三八红旗集体”;干保女工小组被卫生部、全国妇联授予“巾帼文明示范岗”;神经外科护理单元被陕西省卫生厅授予“先进集体”;麻醉科、眼科被共青团陕西省委命名为“陕西省青年突击队”等光荣称号;2006年院长马柏林同志荣获“全国优秀院长”光荣称号。